“郯城挂门笺”展示当地民俗之美 ,非遗传承人授艺不保留

2023-08-13 17:23:45 来源:科技生活快报


(资料图片)

8月12日,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兆林及其师生一行,来到郯城县马头镇高册社区万高册村省级非遗传承人张乃苍的创作室,张乃苍向学者们详细介绍了制作“郯城挂门笺”的工艺,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当地民俗之美。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楣上张贴“郯城挂门笺”,也称为“过门笺”或“门吊子”。这种剪纸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通过绘画、剪裁、雕刻、镶嵌和贴画等工艺制作而成。它采用艳丽多彩的色彩、吉祥的寓意、喜庆的图案和复杂的工艺,表达了人们对传统春节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郯城挂门笺起源于明末年间的马头镇小马头村,清朝乾隆年间万高册村开始制作挂门笺。20世纪30年代,张氏民间艺人对挂门笺进行了改良,将单色门笺升级为多色门笺,采用红、黄、蓝、绿、紫等五色彩纸制作,让挂门笺更加鲜艳、喜庆。

张乃苍从14岁开始学习制作挂门笺,通过这一手艺逐渐走上了致富之路。他对挂门笺有着无限的热爱,50年来不断倾注心血。在吸取老一辈艺人制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工艺创新,并与时俱进,按需求“量身定做”,充分呈现出特色。

他运用多种工艺,如绘画、剪纸、凿刻、套色、镶嵌、贴画等,逐色镶散,制作出了色彩艳丽、图案多样、构图美观、风格迥异的挂门笺,彰显出鲁南地区农村春节民俗文化的特色。制作挂门笺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一次制作8副左右。

张乃苍讲解时技术操作娴熟,讲解清晰。他指出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刻画,必须垂直下刀,否则下刀斜了容易破坏下面的彩纸就全部报废。在座的师生听得津津有味,深深感受到了挂门笺背后蕴藏的民俗文化。

张乃苍在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中荣获手工剪纸最佳传承奖,如今,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大中院校师生络绎不绝。他制作出的挂门笺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收藏价值,还走入了大中小学生的课堂,保护了非遗文化的传承。(高军摄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

上一篇:阳光诺和(688621.SH):睿盈管理等多名股东拟减持公司不超4%股份

下一篇:最后一页